公司:濟南市章丘區(qū)龍米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
聯(lián)系人:王經理13065063366
13805411366
郵箱:2227977958@qq.com
傳真:83621300
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章丘龍山街道辦事處
龍山三村
網址:hnyt100.cn
泉城濟南地處南北要沖,自明朝開始,便是山東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據史料記載,濟南的烹飪史可上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在龍山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黑陶中,主要的就是盛食及烹飪器具,那時先民們已能用陶器烹制食品了。世世代代久居濟南的人在這個生活的環(huán)境里創(chuàng)造并形成了不少民間帶有地方特色的飲食,相沿于世,其中一些小店或街頭叫賣的風味小吃,雖不像大飯店的名菜那般精致,但卻物美價廉,富有濟南地方色彩和特殊風味。老濟南人不論貧富,對吃喝玩樂都頗有一些講究,并以此作為生活享受,自得其樂。
濟南泉水甘美,物產豐富,人杰地靈?!稘细尽っ袼住贩Q:“濟南水陸輻輳,商賈相通,倡優(yōu)游食頗多?!睔v代文人名士游宴濟南,留下了許多贊美濟南烹調技藝和飲食風味的大好詩句。清代蒲松齡在游覽了大明湖后,就曾作詩《各邸晨炊》,詩的前四句“大明湖上就煙霞,茆屋三椽賃作家。粟米汲泉炊白粥,園蔬登俎帶黃花”描寫了昔日濟南清晨人們早餐食白粥的情景。
老濟南人的習慣,吃飯不喝不行,俗說要有“喝頭”,濟南人對用小米、大米等糧食(成面做的才叫“粥”,而用小米、大米、綠豆等原糧熬成的叫做“稀飯”。老濟南有糧食“小米為王”的說法,濟南的小米稀飯比之其他地方的要更勝一籌,味香粘糯。原因,一是濟南的水好,濟南的泉水遍布于大街小巷、深宅大院、普通民居,泉水清冽、甘甜。二來則是米好,濟南章丘龍山小米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,為清代全國四大貢米之一,被譽為“龍米”。相傳乾隆皇帝出巡,路經章丘,西關高如恂接駕獻“龍米金湯”,甚得乾隆稱贊,被封為“貢米”。龍山小米
熬飯,湯汁濃,表面還有一層黃亮的米油,食之味香可口。
喝小米粥最好就醬咸菜,俗話說“菜不夠,咸菜湊”,這句話道出了咸菜在老濟南人飲食中的地位。據1928年《歷城縣鄉(xiāng)土調查錄》載,僅老城內外就有醬園達79家之多,商埠還有45家,這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業(yè)行當之一。眾多醬園中屬江家池街口的北厚記醬園最有名氣,其醬菜制作工藝嚴格,講究色香味俱全。新中國成立前后,北厚記的“油蔞子咸菜”,曾是饋贈親友的濟南土特名產。
“喝頭”多種多樣,除了稀飯和粥,還有茶湯、甜沫、油粉、豆腐腦等。如果非要找一種如同豆汁之于北京的濟南小吃,那肯定是——— 甜沫。外地人來濟南看到“甜沫”二字,總會誤認為是一種甜食,其實不然,甜沫是種帶咸味的粥。至于為什么叫“甜沫”,有人說是舊時一田姓人家救濟災民施粥,用料豐富、味道鮮香,名曰“田沫”;又有一說,因小米糊糊粥太過清寡,添一些輔料,而曰“添沫”;也有人說,肚子餓了,在正餐之前先填一填,而曰“填沫”……如今正式的名稱就是“甜沫”——— 一碗遍布濟南街頭巷尾小吃攤上的百姓粥,也是最物美價廉的“招牌”小吃!
甜沫主料為小米,以前老濟南人做甜沫,頭一天要先泡小米,再用(把小米(成糊備用。輔料有花生米、豇豆、炸豆腐、菠菜、粉條等;調味料主要是五香調料和胡椒粉,老濟南稱之“五香甜沫”。寒冷的冬日來上一大碗,香氣撲鼻,五味俱全,既可口又祛寒。
老濟南人喝甜沫也是有講究的,一般不用筷子和勺子,都是端著碗轉著圈喝,最后喝完的粥碗卻像洗涮過一樣干凈。若用筷子勺子,碗內反而沾得到處都是。其實好吃的東西不一定要貴,關鍵在于食物本身給人帶來什么樣的享受。而人最愛吃的,是能勾起內心溫暖回憶的東西,即便是粗茶淡飯,也吃得可口舒坦。
有了“喝頭”,還要有“就頭”。舊時濟南人吃早點是離不開果子、馓子、爐箅子、薄脆、燙面炸糕等油炸食品的。濟南民間俗稱油條為“果子”,有四批果子、八批果子、糖果子等,賣果子不上秤稱,按根算錢,剛出鍋爐的熱果子咬在嘴里酥脆可口。八批果子,說白點兒就是八根一起炸出來的油條,兩端相連,形成橢圓形,因為可以分成八批而得名。吃法有“套”著吃和“泡”著吃兩種。套著吃,就是拿燒餅夾著果子吃,泡著吃則是將果子擘成小塊放在碗里,再盛上白粥泡著吃,兩種吃法各具風味。民國初年,濟南經營八批果子比較有名的商號有“義祥興號”、“徐盛堂號”。上世紀80年代,大明湖飯店、青山居飯店制作的八批果子不失傳統(tǒng)風味,聽說那時大明湖東門歷黃路市場曾有一位老者,專賣八批果子,顧客絡繹不絕??上н@些店、這些人如今已無處尋覓。
今天的油條,只有兩批,俗稱“棒槌油條”,因其制作簡單,效率高,逐漸取代了老濟南風味的正統(tǒng)八批果子。八批果子唯留余香在人們發(fā)黃的記憶中。
舊時濟南城里賣的香油馓子比較精致,與今天慣見的馓子無論口感還是外形都不一樣。馓子炸好后細長如絲,一圈圈盤起,老城區(qū)多擰成麻花形,城郊一帶多疊成扇形,金光燦燦,誘人垂涎欲滴。濟南人吃馓子與吃果子差不多,也有固定的程式套數(shù),一是用馬蹄燒餅夾著吃,二是放到甜沫或粥里泡著吃,其味亦是妙不可言。
濟南城北多水,僅大明湖面積就有40多公頃。大明湖古稱“蓮子湖”,它不僅是著名的游覽勝地,同時也以少有的湖中美蔬帶給居住在濟南的人們以飲食上的享受。老濟南人有在農歷七月“嘗三鮮”的舊俗。“濟南三鮮”指的是大明湖出產的蒲菜、茭白、白蓮藕。
蒲菜又名香蒲、甘蒲,其鮮嫩白脆的莖可以食用,味似嫩筍。民國初年的《濟南快覽》記載:“大明湖之蒲菜,其形似茭,其味似筍,遍植湖中,為北數(shù)省植物菜類之珍品。”濟南菜以高湯為精髓之一,分為清湯和奶湯兩種,以上好的奶湯烹制的“奶湯蒲菜”,是流傳已久的濟南名吃。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為《中國烹飪》撰文,濟南的“蒲菜炒肉”令他難以忘懷,文中說“蒲菜炒肉,我嘗過,至今皆有美好的回憶”。
茭白是茭的根部嫩處,“剝食其白,以寸為度,若玉版然”;常炒食,味甜。舊時在大明湖及附近的水田里曾有少量的栽培,是稀有、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的濟南名菜之一。
大明湖里的白蓮藕是歷下名產之一,以白嫩為勝,無渣味甜,甚至可當水果吃,能止渴消暑;切成近乎透明的“水晶藕”薄片,是老濟南的時令名吃。過年打酥鍋的“酥藕”,外焦里嫩的“炸藕盒”以及“肉絲炒藕”等都是濟南老百姓飯桌上的常菜。濟南人喜歡吃藕是取藕中空通氣、“痛痛快快”之意,這和濟南人的性格干脆利索不無關系。
有水的地方就產螺螄,濟南人稱螺螄為“螺絲”或“蛤喇蚰子”,老濟南人俗言:“清明螺,賽過鵝”。清明一過,螺螄有了子,吃起來就牙磣了。以前在街頭巷尾的小攤上,坐小馬扎,吃一盤醬油螺絲,喝一杯啤酒,這是濟南的地方風味,也是省城的一道獨特風景線。
人對美味的記憶非常頑強而深刻,讓一個人念念不忘的美味,一定是小時候吃過的。小時候吃過的東西即使是一種普通的小吃,也令人記憶終生,往往可以回味上一輩子,在別人看來,那東西也許很不起眼,但在自己,卻融進了旁人無法理解的思念。
電話:王經理13065063366 郵箱:2227977958@qq.com
13805411366 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(qū)龍山街道龍三村太平街